退出  |  首页  |  锐角网  |  留言板

小城故事

俞文渊 发表于 2024-05-30 20:56:22   阅读次数: 1446

      “老板,来一碗干挑和两个牛肉煎包,一碗牛肉汤。”

       我坐在小凳上望着四周,七点不到小店已经坐满了人,整个小店充满了热气,有些吵嚷却并不令人厌烦,反而觉着有活力。 

        一碗干挑葱油面先上来,用筷子将底下的葱油拌匀,面变成酱色,配着加了点咖喱的牛肉汤,一口热汤下肚,感觉全身的经脉都活络了。

       吃到一半,一个近六七十的老爷爷坐在我面前,面容和蔼:“小恁[1],哈个早跑来洽早饭[2],各巴小青年踏来暗的[3]。”他的声音带些老年人的沙哑,说着本地话,听起有些费劲。      “平时上学起早习惯了,醒得早了。”我笑着回答,又拉了几句家常,小城里的人总是热情的,无论谁都能聊几句。

       春光笼罩着这个吴根越角之地,看着路上的人来来往往,本以为起的早,街上会没什么人,倒是我想错了。 

       忘记了吃苦耐劳几乎是刻在当地人的基因里的,从我认识的那些老一辈的来看,只要身体还算康健的,就会找些活干,闲不下来。子女劝时,便瞪着眼,企图用长辈的威严压住他们,半普通话半土话地叫嚷着:“我又不是老到干不动活,阿弄身体佳,用阿那担心[4]”。无论子女怎么劝都没法子,也就随他们去了。

       嘉善的路算是好认的,基本就是横几条,竖几条,魏塘基本就是嘉善的中心了,我平时基本也就在这附近转悠着长大。

       也有三四个老太太在街上闲逛,可能约好一起买菜,一起散步,她们会在大石头上歇脚,从小城还是一片农田说起,聊到现在孩子的工作,聊到孙子孙女和中午吃什么。 

       我一路逛过去,看到吴镇纪念馆,踱着步晃进去,只一个戴着眼镜的老爷爷坐在一边管着登记。园子不大,但胜在精致,且极静,几乎没什么人,比起苏州园林多了几分清幽。

       我在梅花庵里的小石桌旁坐下,略有干涸的池塘的另一侧是一棵直溜的大树,主干只是向着天生长,不向旁多生出什么枝茎。顶部叶子是嫩绿的,再往下是翠绿,映着天的蓝。 

       这棵树是何时在这的呢? 

       它在修建这园前存在吗?它见证过什么呢,一年复一年的日升月落,见过无数仰慕吴镇的人们来到这里,虔诚地怀念。只有鸟的声音在小园里回荡,到最后连鸟叫也消失了,静极了。 

      这里让人想起了余秋雨在《文化苦旅》中提到的,周庄的退思园。静而又静,深而又深,人的迈步变得轻缓,心变得通透明亮,思想变得更加深沉…… 

       嘉善这座小城在大批青年人眼中一直是“无趣”的形象,没有人间天堂苏杭的风月无边,没有上海和南京的繁华,没有余姚七千年的河姆渡的历史,唯有一个古镇,对于当地人来说,也几乎没什么有意思的。

       我也没有把这样的小镇当作一回事,即使这是我的家乡。可我又好像从未真正认识这个小县城。

      从古至今, 这里都并不缺乏文化底蕴,相反这里还孕育了许多文化名人,这里的景致是新兴长三角城市和江南水乡的结合,地嘉人善,生态日新。小小县城承载了前人励精图治的希望,寄托了人们对于从前的怀念,游子漂游在外的心灵。

      故乡的悠闲,是别样的幸福。 

     我搭上公交,窗外的风吹拂我的头发,看着移动的春光,车顺着河流开过,乘客们一言一语,聊得热火朝天,下车前还要回头说一句:“走了,回见。”

     街道旁的梧桐银杏被风摇响,人们坐在长椅上谈笑,享受这无边美好。

    “今早阿头洪(风)特别暇意[5]。”

[1]小恁:小孩,长辈对小辈的称呼

[2]吓个早跑来洽早饭:这么早来吃早饭

[3]各巴小青年踏来暗的:现在青年起来的晚的

[4]阿弄身体佳,用阿那担心:我身体好着呢,不用你操心

[5]今早阿头风特别暇意:今天外面的风特别舒服

范德清
张利利
汪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