退出  |  首页  |  锐角网  |  留言板

故土的香味

潘洛瀚 发表于 2024-05-30 21:25:22   阅读次数: 811

        在一个细雨朦胧的清晨,趁着四起的薄雾散去,前往山里的小村。道路虽颠簸,但很快的,我闻到了故土的香味。

        小雨时起时停,雨后的泥土味散满了整个小村。泥土的清香,通知着蚂蚁、蚯蚓出来透气;湿润的泥土催促着花草快快发芽。

要说故土香,最香不过人间烟火味。

        到了中午,一家又一家的烟囱中冒出柴火香,传出烟火气息,锅铲与铁锅的摩擦声处处可以听见。再走一会儿,往村子深处,便可以闻到饭菜香了。大约有红烧肉、清炒蔬菜、老鸭煲诸类,浓厚的汤配上香辣的肉,使整个村子变得更别有风味了。

        每到午饭时刻,奶奶总在厨房忙碌,准备着一桌人吃的午饭。灶台下冒出火星子,你听,这炽热的火焰……闻到菜香的小孩一个个跑下楼,渐渐地,一桌佳肴也就做好了。一家人其乐融融,围坐在大圆桌旁,一边夹着菜夸赞,一边又谈笑风生着。

        除此之外,最有特色的莫过于是大锅饭。一粒粒白米饭镶嵌在铜黑的锅里,饱满而又晶莹。一勺勺下去,到了锅底,是黑棕色的锅巴。吃起来酥脆可口,如果放在热油里复炸一下,那更是一绝。记得小时候为了抢这为数不多的锅巴,可是跟几个小孩费了好大劲。在村里,几乎是没有小孩子不爱吃锅巴的。

        下午阳光正好,雨也正停,干燥的天气里,最适合晒腊肠了。把肠一条条地用绳子串起来,固定在钩子上,再把钩子挂在阳台的横杆上。微风拂过,带走肠的水分,一天又一天,逐渐变成腊肠了。

        奶奶说腊肠不能多吃,要一点一点地留着,存得越久,这腊肠香味越浓。于是,每次切腊肠时,她都拿小刀贴着指甲盖切,切下来的腊肠片还没硬币厚。一片一片摆整齐,然后调好酱油醋,加点芥末。夹起一小片,沾点酱,那个美味!腊肠几乎是每一顿饭的必备,很咸,但却又有醇香的回味:配上芥末的刺辣,更得我心了。

        到了晚上,又是毛毛细雨,气温也逐渐降下来。不妨在空地摆上架子烤炭。雨虽多,浇不灭黑里透红的炭。在架子上盖上铁网,就可以烧烤了。把各类的肉串摆上,刷几层油,大片的烟雾冒出,肉串的香味也随之喷涌而出。油与炭嘶啦嘶啦,肉串从红变成棕色,撒上调料便可以享用了。

        炭火的香味充斥在雨水中,热量一直在传递,家家户户都在传递。

        这样的架子是村子里每户人家都必备的。你若说要尝一串,他们就热情地递过来。奶奶不爱吃烤串,她说这烤串不如腊肠。可我每次把烤好的肉串递给她时,她也总是笑着品尝。

        大约这些时候故土香味最浓吧。窗外雨在变小,不过又起雾了,朦胧的月亮被遮挡住。一天的热闹就这么过去了。又到早晨公鸡报晓,奶奶照常早起劳作。

        一个接一个的起床,整理好行李返程了。坐上车,这栋小房子又恢复了宁静。

再闻闻这久散不去的香味、故土的香味渐渐淡了。

        雨又渐渐大了。

范德清
张利利
汪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