退出  |  首页  |  锐角网  |  留言板

缄默时花开

写作者缪林翔 发表于 2024-05-02 22:56:05   阅读次数: 248

    小说是作者的自叙传。 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——郁达夫

    曾几何时,学业水平也成为世人相互攀比的价值标准。学习好的人称谓多为“学神”、“学霸,学习差的人多被定性为“学渣”、“学沫”。用一些老师的话说,煤渣还能轧马路,“学渣”能干什么名堂?是的,世人皆知有用之用,而莫知无用之用也。而“学渣”恰恰代表着一种“无用之大用”,并非一定会面临失败,沉默之中,亦有绽放。

    陈不败天生就是他名字的享有者,听着霸气外露,人称“东方不败”。可事与愿违,他父母为他取的这个鼎鼎大名,从高中伊始就没能再给他带来学业上的好运。他不爱说话,在这所省一级重点高中里,排名垫底的他不善言辞,时常保持着“沉默是金”的处事原则。正如道德经所述的“修之于身,其德乃真”,他在学校的学习生活更像是一场无止境的修行,德真心善是人们对他一致的评价。甚至有人怀疑,他是怕“木秀于林,风必摧之”的道理成真,才会把自己的真正实力隐藏起来,装作一副大智若愚、大巧若拙、大辩若讷的憨厚模样。

    之所以同学们对陈不败会产生这样的错觉,是源于他的发明创造成为科学专利后的屹立不倒。年纪轻轻的他,手握三项发明专利,中考时发挥稳定,考入重点中学。高中以后他的成绩却不算亮眼,讲句通俗的实话,他是被这个学校甚至这个年龄段的人“卷”死了。早晨来到教室,永远听到的是书声 朗朗、参差不齐的课文背诵声;中午午睡时分,永远闻到的是身旁同学们写作业的“墨水味儿”;傍晚回到教室,永远看到的是清一色奋笔疾书刷题备考的“卷王”们。这些是阳光向上的少年,哦不,是把格物致知当成格“书”致知的“学习狂”——“格”的什么书?课内书,这年头哪还有正经的高中生看课外书呀?当然,假若“不务实”,那就另说。由于研究发明专利而耗费大量时间,陈不败的文化成绩怎么也提不上去,总是处在边缘地位。

    但值得庆幸的是,特殊的“小发明家”身份,也让陈不败结识另一位与众不同的才子——“小文学家”李牧歌。李牧歌的名字比较灵秀,但他确实是男生,人如其名,面容清新。在校园里,陈不败和李牧歌是一对形影不离的好兄弟。他们以“才”相依,受人尊敬,在学习成绩上却是一样“扶不起的阿斗”。李牧歌文思泉涌,文采飞扬,曾揽遍三大作文赛事的国级奖项,在文学作品投稿方面也颇有建树,曾登上二十余家刊物。可是,两人就像同病相怜的同命鸳鸯,在成绩上从来不曾被任何人看好。这是两兄弟生活中最致命的顽疾,也是他们最惨痛的教训:陈不败的英语不及格,李牧歌的数学稳定在四五十分。他们在相互教题时悉心为对方解读,却也于事无补,俩人的成绩依然像泰山和黄山一样稳住不动,恰可谓之“风雨不动安如山”。

    陈不败和李牧歌是这个学校里唯二能在学生时代养活自己的人。陈不败凭借专利费实现经济独立,李牧歌也能用稿费承包起高中阶段的饭钱。同学们只有羡慕嫉妒的份,但这些普通学生毕业后能否找到工作挣钱糊口,也着实是个亟待解决的棘手问题。时常有学生会问陈李二人借钱,两人也只谈论小的体量,酌情将银行卡余额借出。在学生阶段,陈李二人已成为“年年有余”的财产管理者,自食其力。

    可是,“自己动手,丰衣足食”的能力却并不能改变两人在成绩中沉沦的现实。他们沉默,因为不平。他们用自己的方式书写,也在各自的领域开拓乾坤。老师们把他们当作特殊人才看待,然而高校却并没有向二人抛出橄榄枝。人外有人,天外有天,陈李二人相当优秀,却无法凭借自身的站位独占鳌头,固然不能享受高校的破格眷顾。高校自主招生计划自2020年起已不复存在,而且保送生面向的是五大学科竞赛(数学,物理,化学,生物,信息)的理科竞赛生,“小发明家”和“小文学家”是无权享受如此厚重的同等优惠的。目前高校的强基等招生计划,基本不看重他们所处的领域,换言之,他们取得的成就定位相对尴尬。一开始,陈李二人只能喟然叹息,但后来他们也渐渐习惯这种冷遇,选择更稳固的沉默——沉默地书写人生。

    那天,李牧歌在上数学课时,一如既往掏出一本《平原上的摩西》,正俯身在桌盘底下读得津津有味。数学老师开始警觉起来,冷不丁停下讲课,怒目圆睁地问一句:李牧歌,你怎么老是低着头?是在偷吃什么东西吗?李牧歌震悚一惊,忙收起小说,把书放回桌盘内侧,重新坐得端端正正。但数学老师却不依不饶,怒气冲冲地走下讲台,来到李牧歌座位旁,从他桌盘底下将小说集一把掏出。粗略翻两下,老师便将其没收到自己手中。接着抛下狠话:高考前别想拿到它!

    丢失爱书的李牧歌蔫了,病恹恹的,闷闷不乐,犹如丧家之犬。他在第二节下课时分找到陈不败,想向陈不败借本书看看,人家二话不说便掏出一本霍金的《时间简史》,递上前来。李牧歌信手一翻阅,认为这本书过于玄奥高深,简直讳莫如深,于是放弃借阅的机会。跟陈不败聊天的时候,李牧歌了解到,小陈最近正在修改一篇科技论文,这篇论文是投往《自然》杂志后被退稿的文章,像那样的科学理论大刊基本不收高中生的论文。论文的标题是《碳排放的克星:反物质发动机制造探究》,内容大体上都是资料整理,以及由材料生发的创新设想,实验基础源于中科院官网,新奇创意亦并非空中楼阁。高中生做科学理论研究,显然只能借助查阅书籍和浏览网站的本能。而对于科技刊物来讲,一个高中生的学历限制着他的所有可能性。学历毕竟是一项众所周知的硬性指标,一道坚实可靠的分水岭,无可更改。

    所幸的是,近期由省发明协会主办的一次科技创新征文活动,恰好契合陈不败前去投稿。比赛结果一出,陈不败果有收获,斩获二等奖。虽然比预期中的等次低了一级,但也不妨碍他跟李牧歌分享收获的欣喜。李牧歌对他大大褒奖,鼓励他尝试和自己一样创作科幻小说,假如事成,必有一颗同样耀眼的科幻新星冉冉升起。在李牧歌的推荐安利之下,陈不败阅览过《球状闪电》《天年》《荒潮》和《忘却的航程》,顿时对科幻激发浓厚的兴趣。两人计划合作,共撰一部长篇科幻小说,实现科学与文学的优势互补。在此长篇完工之前,两人均开启在科幻文学领域的短篇创作历程。虽然屡屡收到退稿信,但他们屡学屡败,屡败屡学,在不断的挫折困难中磨炼自己的毅力和耐力。

    高二学年,陈李二人分班。陈不败凭借微弱的理科比较优势,以及手握三项发明专利的地位,被分到物化生选科的理科创新班。李牧歌凭借一定水准的作文比较优势,以及屡次登上文学刊物的资历,被分到政史地选科的文科创新班——至少在高中里,他们被勉强重视。从此以后,两人只能在中午和傍晚吃饭时相约伴俦,其余时间都用来奋战准备高考。但两个倔强少年的“老毛病”还是没改,一到月考的复习时分就拿出课外书来看。陈不败读《三体中的物理学》,李牧歌读《文城》和《羊的门》,两人都沉浸在各自的伊甸世界里。考试时他俩也不紧不慢,稳定发挥,小试牛刀。纵然每次考试的成绩都不尽人意,但他们总认为这是值得的。李牧歌把这种现象概括为“沉默中的绽放”、“缄默时的花开”,两位“孤勇者”另辟蹊径,乐在其中。

    逆流而上,亦能自在翱翔。高考在即,陈李二人暂时收敛起耕耘在各自领域的“元气”,决定先安心备考。在考场上,两人全力以赴,全神贯注,尽管最终还是“大盈若冲”地保留着遗憾。陈不败凭借专利加分考入一所二本大学,在那里接续为他的科研目标而奋斗;李牧歌没有达到本科录取线,选择进入一所民办三本大学,花更多的学费在那里“修炼文学”。李牧歌从大学阶段开始涉足网络文学领域,转战网络文学创作。由于先前拥有传统文学的小说写作经验,改行写网文的李牧歌如鱼得水,得心应手,很快成为一名进阶的网文写手。陈不败在大学里专心搞科学研究,潜心于撰写科普文章、科技论文,在大陆学术期刊上屡获发表。两人在高考中选择沉默,却都在各自的领域迎来花开。他们相约一起创作的长篇科幻小说《十里仿生花》也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,经过初稿、二稿和三稿,最终润色定稿完毕。

    在高考后,李牧歌终于拿回那本被没收的《平原上的摩西》,将这本小说集爱不释手地反复细读。数学老师寄语他,说他是个桀骜不驯的追梦者,希望他好好发展。与此同时,《十里仿生花》一投成名,在一项全国知名的科幻文学赛事上斩获奖项。陈李二人一同前往活动主办地,共享这份弥足珍贵的荣誉。在颁奖典礼上,陈不败对大家讲,自己的崭露头角,要归功于他和李牧歌的友谊。若不是李牧歌长期以往与他为伴,给予他鼓励和支持,他恐怕不能取得今天的成就。李牧歌则谦逊质朴地表示,他的付出在于沉默,收获在于绽放,没有付出就没有收获,正如没有沉默就没有绽放。他没有胆量说自己是一名成绩优异的学生,却可以说自己是一束在沉默中绽放的花卉。两位天赋异禀、面如朝阳的青年学子,终于迎来属于他们的齐绽时刻,知者不言,得道始终。有时候,沉默也是一种美德,它能使人戒骄戒躁。

    陈不败果然没有失败,李牧歌也一路唱着他的牧歌。两兄弟高歌猛进,为无悔青春,为易碎的梦,为璀璨星空。缄默时花开,开的是香飘十里的“仿生花”。他们喜悦,自己生活在一个科技文化繁荣的时代,努力奋斗在一个值得珍惜的方向,在大美不言中赢得绽放。

范德清
张利利
汪元